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美公布对华造船业301调查结果,最终买单者将是美国消费者

  • 国际
  • 2025-04-18 21:00:05
  • 11

界面新闻记者 | 高菁

美国针对中国船舶产业的“301调查”听证会过去20多天后,正式发布了限制措施。

当地时间4月17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披露了基于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领域所谓的“不合理做法”301调查结果,计划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

限制措施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180天后正式生效)

· 针对中国船东和航运经营公司,征收基于净吨位/每次美国港口挂靠的费用,之后逐年递增;

· 针对中国建造的船舶,按净吨位或集装箱量征费,之后逐年递增;

· 为激励美国汽车运输船的建造,针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按照运力收取费用。

第二阶段(3年后生效)

· 为激励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的建造,限制利用外国船运输液化天然气。这些限制将在22年内逐步增加。

此外,USTR正在根据总统海事行政命令,就港口起重机及其他货物装卸设备的拟议关税征求公众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5月8日。

若限制措施180天后正式开始执行,会对海上贸易运输的三大主力船型——集装箱船、油轮、散货船的航运公司带来冲击。”4月18日,上海市船舶与海洋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陈军对界面新闻表示。

他同时表示,当今世界贸易运输实际已被跨国航运大公司寡头垄断,所以航运公司也一定会视港口费征收额度提高运费、转嫁成本,或者调整航线、减少靠美国港口。不管哪种方式,都会造成运输商品物价上涨,最终买单的会是美国消费者。

“我不看好该政策会全部落地,后期还会有变化。”陈军表示。

此次披露的限制措施源于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等五大工会去年3月份联合提交的一封请愿书。该请愿书声称,中国在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不合理和歧视性做法给美国商业带来负担或限制,并将美国造船业的衰弱归结于所谓的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

2024年4月,USTR宣布,在考虑了请愿书和委员会的建议后,决定按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发起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行业的调查。

2月,USTR披露了基于前述301调查结果,提议对中国海事、物流、造船领域采取的限制措施,该限制措施在后期的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收集到了来自多方的反对意见。3月24日,就前述提议采取的限制措施,USTR召开“301调查”听证会

陈军向界面新闻指出,由于在此前举办的“301调查”听证会上,美国国内外相关行业、企业提交的大部分意见均为反对意见,故此次最新披露的限制措施已有所调整。

陈军举例称,最新限制措施将执行时间推迟了180天,这意味着执行时间、额度等方面可能仍存在调整空间。

此外,据界面新闻比对,原拟议限制措施中,针对订购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征收港口费,以及美国货物出口使用美国旗且美国建造船舶比例要求等条例都已被删除。

原拟议限制措施曾包括,对订购中国建造船舶的航运公司,按照航司未来24个月从中国船厂订购或接收船舶占比,征收每艘次50万-100万美元靠港费。

与此同时,限制措施还新增了对非美国建造的汽车运输船以及LNG船的限制要求,以促进美国本土建造替代船型。

目前,能够建造LNG船的主要为中韩两国,汽车运输船去年新签订单全部来自中日韩三国。

航运信息咨询平台信德海事网的主编陈洋向界面新闻表示,美国针对汽车运输船以及LNG船实际上是无差别打击,并不仅仅针对中国,而是针对除了美国所有的国家。

据其分析,美国针对这两种船型扩大攻击面可能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两种船型运输对象均具备“产业战略价值”。

汽车出口是韩国、日本的重要经济支柱,且日韩出口美国的比重较大。美国自身也在重建电动车产业链,针对汽车运输船设置费用,一方面相当于是给汽车输入美国加了“关税”,另一方面,该举措也能够鼓励“美建船”参与战略性出口运输,同时打击他国产能输出。

并且,汽车运输船还可用作运输坦克、战车等军事物资,具有军事战略意义。

LNG作为美国重点出口资源,船舶承运方的国籍与控制权直接关联到能源安全和地缘政治影响力。因此,美国政府希望通过逐步提高美建美营船的承运比例,确保关键能源运输“在可控范围内”。

其次,汽车运输船以及LNG船属于高端船型,建造门槛稿,具备“带动造船业复苏”的示范作用。“这些船型造价昂贵、技术密集,如果能吸引美国企业重启建造计划,将有望带动造船基础设施投资与高技能就业回流——正契合特朗普政府强调的‘制造业回流’与‘国家安全造船’目标。”陈洋说。

此外,也正是因为汽车运输船以及LNG船同属高端船型,无论哪个国家建造,都避不开高昂的造价。基于这一点,考虑到造价本身已十分庞大,美国与中日韩在造价上的差距便显得相对不那么显著。

再则,当前全球绝大多数汽车运输船和LNG船都是由中日韩等亚洲船厂建造,美国在两种船型上几乎没有建造份额。此时推行惩罚性政策,可以通过“差异化征费”方式快速释放信号,为本土建造争取“政策窗口期”。

美国经济自20世纪中叶以来,便向金融、服务和技术领域的转型。华尔街和硅谷凭借其高利润吸引了大量资本、人才和资源,制造业却被忽视。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的造船产量下降超85%,能够建造大型船舶的造船厂数量减少了超过80%。目前,美国所制造的船舶仅占全球商船总量的0.1%。

长期的不重视使得美国造船业的技术与人才出现断层,供应链严重依赖国外,且造船成本极高。

目前美国建造船舶价格几乎是中国的3-5倍,且交付极不稳定。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曾表示,美国船厂的低效率和高成本是其缺乏竞争力的根本原因,强迫市场接受这些高价格才是真正的“不公平竞争。

建造汽车运输船和LNG船这样的高端船型,均离不开人才技术与供应链的支撑。为攻克这些高端船型,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韩国,均经历了多年锤炼、积累,并非美国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4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征收港口费、对货物的装卸设备加征关税等措施损人害己,既推高了全球的海运成本,扰乱了全球产供链的稳定,也会增加美国国内的通胀压力,损害美国消费者和企业的利益,最终也无法振兴美国的造船业。

林剑表示,我们敦促美方尊重事实和多边规则,立即停止错误做法,中方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捍卫自身的合法权益。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