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娱乐 > 正文

好评中国丨探寻“何以中国”,八闽山水有答案

  • 娱乐
  • 2025-04-20 00:52:05
  • 18

武夷山国家公园。林辉 梁天雄 摄

□韦丰

4 月 19 日至 4 月 23 日," 何以中国 · 闽山闽水物华新 " 主题活动将在福建南平举办。"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 " 主题活动已连续扎根武夷山,这绝非偶然。2021 年 3 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福建,第一站就来到了武夷山。碧水丹山间,他寄望殷殷:" 武夷山有着无与伦比的生态人文资源,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最重要的还是保护好。" 如今,武夷山既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 " 双遗产 " 地的国家公园,它好似一本立体的中国百科全书,每一页都书写着自然与文明的奇妙交响。

大自然总有神来之笔,武夷山的山水就是造物主的诗意落墨。九曲溪蜿蜒如绿色丝带,竹筏划过,激起细碎涟漪,两岸丹山壁立千仞,岩骨花香在湿润的空气中流淌。这不是简单的自然景观,而是中国人 " 天人合一 " 哲学的具象化表达。人们置身这美不胜收的八闽山水中,便能理解为何在此能留下 " 武夷占尽人间美,愿乘长风我再来 " 的感叹,也能读懂 " 何以中国・闽山闽水物华新 " 活动选址于此的原因,便是让人们在山水间触摸中华文明与自然共生的密码。

华夏大地好山好水不胜枚举,为何武夷山却有着让我们追根溯源的精神属性?答案在一张张人文画卷中徐徐铺展:架壑船棺悬于峭壁,藏着古代闽越人对生命的独特理解;宋代朱熹在此著书讲学,理学思想如九曲溪水滋养华夏千年;茶农们世代传承的岩茶制作工艺,从揉捻到焙火,每一步都沉淀着匠心。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承载着历史的温度。当 " 何以中国 " 的叩问与这些人文瑰宝相遇,答案便在时光的褶皱里逐渐清晰。

生态文明的意义,远不止于 " 绿 ",更在于 " 人 "。武夷山就走出了一条别具一格的道路——它以产业为桥梁,搭建起生态与民生的连接纽带。通过组织就业培训,让曾经依赖山林资源的村民,转身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游憩服务的提供者。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不再是对立的命题,而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共同体。在武夷绿韵里,藏着的不仅是如画的风景,更是生态与民生双向奔赴的美好未来。

法治是文明社会的基石,亦是绿色生态发展的支撑。武夷山国家公园拥有着世界同纬度带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生态系统,如何保护这 " 植物宝库 ",是现实的问题。2024 年 10 月 1 日,全国首个针对 " 双世遗 " 国家公园的省际协同立法《福建省武夷山国家公园条例》正式施行,对武夷山国家公园治理保护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在 " 闽山闽水物华新 " 的主题引领下,武夷山将展现出生态之美、文化之韵、法治之力,持续向世界述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的卓越成就。

从武夷山眺望整个福建,会明白这里的 " 秀绝天下 " 并非没有缘由。从全国率先启动 " 生态省 " 建设,到亲自推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再到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传承……习近平同志曾在福建工作了 17 年半,开创性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念、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创造了宝贵的思想财富、精神财富和实践财富。如今,徜徉其中的人们,更感新时代发展的 " 富足之感 "。探寻 " 何以中国 ",八闽山水有答案。正如此次活动主题所寓意的那样,当人们奔赴这片土地,既是探寻闽山闽水的物华天宝,也是在溯源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人文历史。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有话要说...